咨询电话
13429811266
一、基本信息
姓 名:何慧丽
职 称:教授
职 务:副院长
所 在 系:社会学
办公地点:东区民主楼231室
联系电话:62738868
电子邮箱:hehuili@cau.edu.cn
二、主要研究兴趣和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农民组织化与城乡合作、县级治理与乡村建设、生态社会学等。
主要研究兴趣:力倡“用行动作学问”,比如采用社会学干预方法,以学者可行的某种方式,参与新时期政府主导下的农村社区综合组织化与返乡人才主体性的培养过程,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以城返乡”、“爱故乡”视野中的城乡互助合作制度的创新过程。在过程中提炼出具有本土现实价值和主体性特色的相关研究。
总体而言,其研究追求既有深厚的中国本土特色,又有一定的全球视野。
三、教育经历
1. 1990年9月—1994年7月,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2. 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武汉大学哲学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社会学方向,获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
3. 2001年9月—2007年7月,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城乡社会学方向,获法学博士学位。
四、工作经历
1. 1997年7月—2004年12月,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助教、讲师;
2. 2005年1月—2015年12月,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3. 2016年1月至今,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其间的其他经历有:
1. 2008年9月—2012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
2. 2013年5月—2015年3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社会学系阿瑞基全球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3. 2003年8月—2005年10月,河南省兰考县副县长(挂职);
4. 2005年11月—2007年10月,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副区长(挂职);
5. 2007年11月—2013年5月,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挂职);
6. 2011年3月—2013年5月,河南省开封市市长助理(挂职)。
五、主讲课程
本科生:社会学概论,经济社会学,人口社会学,中国社会学名著导读,现代化与乡村社会;
研究生:农村社会学专题,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
六、发表中文论文
1. 何慧丽,用村庄共同体文化培养新乡贤,《中华环境》,2016年第4期。
2. 何慧丽、曲英杰,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实践: 结构社会学抑或行动社会学?——兼评《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社会机制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5 年第12期。
3. 何慧丽,乡村公共财的作用与生成逻辑,《人民论坛》,2015第14期。
4. 何慧丽、王辉,从东方理性复兴的角度看习近平三农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1期。
5. 何慧丽、曲英杰,发展型压迫与家国理性:新时期返乡的痛与力,《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5期。
6. 何慧丽、温铁军,亟待从村庄层面突破小农困境,《人民论坛》,2014第7期。
7. 何慧丽、邱建生、高俊、温铁军,政府理性与村社理性:中国的两大“比较优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第6期。
8. 何慧丽,从建设性后现代视角来看中国三农问题的出路,《江苏社会科学》,2014第6期。
9. 何慧丽、程晓蕊、宗世法,当代新乡村建设的实践总结及其反思——以开封10年为例,《开放时代》,2014年第3期。
10. 何慧丽、小约翰·柯布,解构全球资本化霸权,建设后现代生态文明社会,《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11. 何慧丽,当代乡村复兴的主体性,《绿叶》,2014年第8期。
12. 何慧丽,后现代小城克莱蒙,《绿叶》,2014年第2期。
13. 赵晓峰、何慧丽,合作化还是组织化?——“国家、市场与农民”关系框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变革路径建构,《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
14. 何慧丽、温铁军,城郊村的新乡土政治,《人民论坛》,2013第21期。
15. 何慧丽,现代化背后的乡愁、乡恋和乡建,《人民论坛》,2013第15期。
16. 何慧丽、薛莉娟,返乡型资本:地方工业化的主体,《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17. 赵晓峰、何慧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结构性困境与突围路径,《农业经济》,2013年第1期。
18. 何慧丽、宗世法,从西方社会科学到中国社会科学的反思,《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2期。
19. 何慧丽,当代中国乡村复兴之路,《人民论坛》,2012第31期。
20. 何慧丽、吕迅、王瀛昊,作为生态文明形态的有机农业之道,《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21. 赵晓峰、何慧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2第12期。
22. 何慧丽、薛莉娟,“践行‘顺应自然’的农业观”,《绿叶》,2012年第12期。
23. 何慧丽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专家谈,《村委主任》,2012年第16期。
24. 何慧丽,农村宗教生态:“多元一体”关系的动态发展——以河南农村为例,《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2期。
25. 何慧丽,生态学的农业劳动:现代社会可持续生存的基础,《生态经济》,2011年第6期。
26. 吕迅、何慧丽,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27. 何慧丽、李向群,村级文书制度:城中村治理的制度创新,《新视野》,2011年第2期。
28. 何慧丽,当代农学,关于“生命空间”的实践“和”学,《中国图书评论》, 2011年第1期。
29. 何慧丽,留守群体留守学术——兼评叶敬忠等著《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别样童年》,《开放时代》,2010年第7期。
30. 胡跃高、何慧丽,兰考县农民合作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31. 何慧丽等多名作者,城乡链接与农民合作,《开放时代》,2010年第9期。
32. 何慧丽、赵晓峰、魏程林,后税费时代的县乡关系与乡村治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辑刊》,邓正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夏季卷)。
33. 何慧丽,低碳乡建的原理与试验,《绿叶》,2009年第11期。
34. 何慧丽,小农困境的突破和“平湖经验”的机制创新,《中国合作经济》,2009年第10期。
35. 何慧丽,“百年乡恋”的历史背景与人生抉择,《中国合作经济》,2008年第10期。
36. 何慧丽,乡级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的使命及其可持续发展,《调研世界》,2008年第11期。
37. 何慧丽,农民合作统购的经验,《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38. 何慧丽,农民合作的结构性力量之形成,《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
39. 何慧丽,农民合作统销与村庄经济人之间的冲突和调适,《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40. 温铁军、何慧丽、周立等,健康农业文明消费 公平贸易城乡和谐——关于城乡互助合作社的对话与争锋,《中国合作经济》,2007年第10期。
41. 何慧丽,美国合作社印象(上),《中国合作经济》,2007年第3期。
42. 何慧丽,美国合作社印象(下),《中国合作经济》,2007年第4期。
43. 何慧丽,回归中国,回归农民——评《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读书》,2005年第5期。
44. 何慧丽,新乡村建设试验在兰考,《开放时代》,2005年第6期。
七、发表英文论文
1. Zhihe Wang, Huili He, Meijun Fan. 2014.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bate in China: the role of ecological Marxism and 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 Monthly Review, 14(6), P37-59.
2. Wen Tiejun, Liu Jianzhi, Cheng Cunwang, He Huili, Qiu Jiansheng, Xuecui.2012,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digenous Culture, and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China, Monthly Review, 12(9), P29-35.
3. Huili He. 2007. Experiments of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Lankao, 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07(4), 50-79.
八、出版著作/教材/编著/译著
1. 张应杰主编、何慧丽副主编,《现代社会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九、主持科研项目
主要有:
1. 作为国家综合安全基础的乡村治理与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064)子课题主持人,2014-2016。
2. 低碳农业与城乡互助合作制度创新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JS102),2011-2012。
3. 当代中国的农民合作与乡村改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9JS60),2009-2010。
4. 后税费时代的县乡关系与乡村治理问题,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08年度“中国深度研究”跨学科学术工作坊项目(IAS-FudanXSGZF08004),2009.1-2009.12。
5. 一个农业大县的社会生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20080440468),2008-2010。
十、对何慧丽及其参与的新乡村建设媒体报道
关于期刊部分:
1. 贺海峰,何慧丽和兰考乡村建设实验,《决策》,2005年第11期。
2. 黎光寿,“教授卖大米”的城乡互助理想——中国农大副教授何慧丽的乡土实践,《新华社每日电讯》,2006年4月29日;此文同时载于同年《农村经济与科技》第8期。
3. 玛雅,探索“文化本位”的新农村建设——访社会学者何慧丽,《决策与信息(上半月)》,2007年第9期;此文被收录在《战略高度——中国思想界访谈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一书。
4. 贾丽君,何慧丽——行动中的研究者,《中国合作经济》,2008年第9期。
5. 石破,何慧丽:走“野路子”的乡建派,《南风窗》,2008年第8期;此文同时载在《决策探索》(上半月)杂志,2008年17期。
6. 曹晖,农民合作党政必须主导——何慧丽访谈录,《中国老区建设》,2009年第9期。
7. 鄂瑶,博士·县官·农民,《小康》,2011年第6期;此文也载在《中国 社会工作》,2011年第21期。
8. 郑莹,何慧丽的坚守,《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1期。
9. 吴明华,何慧丽:“乡建”行动派,《决策》,2013年第7期。
10. 吴明华,我所做的只是方向和示范意义——对话何慧丽,《决策》,2013 年第7期。
11. 石破,何慧丽10年乡建路,《南风窗》,2013年第7期。
12. 安源等,当代新乡村建设的探路人——访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中州建设》,2014年第12期。
关于电视报道部分:
CCTV-10《人物》栏目:中国现代乡村建设的实践者何慧丽,2006年5月16日。
CCTV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栏目,2006年2月15 日。
新闻频道《央视论坛》栏目,2006年4月14日。
CCTV-2《财富故事会》栏目,2006年7 月25日。
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栏目,2006年 10月19日。
CCTV-新闻频道《新闻纪实》栏目专栏报道,2011年5月28日。
此外,还有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山西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地方省市电视台对何慧丽所从事的乡村建设实验的一些专栏报道。
十一、关于奖励和荣誉:
1. 依托试验区的试验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主要参与者之一,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8年。
2. 农村社会学,主要参与者之一,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
3. 第五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主办,“十大农村治理创新人物”,2009年。
4.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等单位主办,“秀山特产杯”2010中国合作 经济“年度十大人物奖”,2011年。
5.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网等单位主办,河南省魅力女性“翡翠奖”十大人物,2012年。
6. 依托“市校共建”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基地的小学期实习人才培养机制,主持人,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
7. 豫东豫西的新农村建设试验,主持人,中国农业大学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