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429811266
近期,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按照学校要求,2月27日,动科学院党委及时向理论中心组成员传达下发学校宣传部汇编的《教育部、科技部关于科技评价相关文件精神学习资料》,结合工作开展线下学习。科技评价改革涉及师生,学院党委同时号召各党支部组织师生学习领会,特别是率先组织教师研讨思考,不做“旁观者”、做改革的“参与者”,提出符合学校实际和教师发展需要的落地措施,积极为学院学校制定有关改革方案建言献策。
当前,学校科研评价改革相关工作已全面启动,3月17日上午,动物科技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视频会议开展线上3月学习,专题研讨“关于科技评价相关文件精神”,并扩大邀请学院学位委员会成员、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共同学习探讨有关精神如何在人才培养评价改革中更好的落地,推进学院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学院党委书记郭晓旭主持学习会。
郭晓旭谈到,落实改革不是简单的“破”、更要注重有利于发展的“立”,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应把握问题导向、坚持核心目标。在学习的同时落实工作推动,鼓励师生围绕改革建言献策,提供基层智慧、基层经验;在探索科研评价改革中,结合学院实际,探索以研究生培养的评价体系改革为先导,破除“唯论文”,绝不是降低标准,而是要树立更好的研究生培养评价导向,进而推动本科生培养与教师发展工作的改革,树立正确评价导向。
与会成员交流发言。副院长王军军谈到,进一步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的需要,也是对标社会发展需求及国家战略的需要;合理使用SCI论文相关指标,有利于构建分类评价体系,优化研究生答辩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机制,同时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更为优质的环境。党委委员连正兴谈到,针对现行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可以兼顾多个方面,丰富评价指标,注重综合评估及实际应用能力,发挥创新性。副院长刘剑锋提出,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培养类型、不同培养目标的研究生做以区分,做好分类评价体系,注重发挥委员会的评审职能。副书记曹志军提出,自18年底“破五唯”提出到现在,我们仍处于改革初期的摸索阶段,对于教师所做的科研方向是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应注重引导;研究生培养方面,要丰富研究生毕业的评价指标,如所做研究成为行业标准(主要完成人)等。学位委员刘国世谈到,论文是学生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的综合体现,破除“SCI至上”,应逐步开展,加入中文文章、产业贡献、专利发明,课题报告等多种评价指标。支部书记马秋刚谈到,响应学院要求,前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党支部组织23名成员对科研评价改革有关文件进行了学习研讨,形成了建议汇报提交学院,希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化指导小组和中期考核,培养目标要注重多元化评价,同时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究生进行分类评价。系主任吴中红提出,智能养殖与环境科学系为交叉学科,在评价体系改革中更需注重学科知识背景的全面性,明确考核评价人员组成,在此基础上发挥资格审查小组和学位委员会功能。系主任孙东晓谈到,破除“SCI至上”,可以对于原有的文章要求适当放宽,但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培养力度,对于开题、中期审查和答辩提高要求。
呙于明肯定了大家的学习成效及建议,并做总结讲话。他指出,此次专题学习会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前瞻性。通过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和各部委文件,结合一些政策解读,我们在落实工作中要关注三个关键词:一是反对“唯”,也就是评价不能片面单一,而要建立综合的、多维的科学评价体系;二是摒弃“SCI至上”,要更清晰的认识论文是科技文化的载体,要鼓励高质量论文,不能只看SCI文章数量,要全面纳入中文文章、专利、技术标准等指标,突出质量和贡献,以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使用等现象;三是正确认识“不得”和“不宜”的要求,“不得”是红线,“不宜”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修正,树立正确评价导向。他强调,在工作中要明确此次改革的目标一定是促进学院高质量的发展,一定要做到五个“符合”,即要符合科研活动产出类型的特点,要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符合学院发展的理念,要符合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突显先进性和引领性。
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学位委员会成员、系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学习。会后,根据学习讨论确定的工作思路,学院学位委员会继续召开会议,对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下一步工作计划做具体研究部署,要求各系针对具体改革措施征求教师意见、形成多维综合评价指标进一步凝练形成初步方案,同时对导师资格遴选方案、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分配、申请教改项目及培养经费的使用等工作进行研讨部署。